close



 


宜蘭台七丙山線實記()—「拳頭姆步道」遊記


車行往天送埤的下山道路上,新闢的「拳頭姆步道」醒目的步道景觀標誌就設在入口的路口上;從觀光大使協會網站中得知消息,早就想利用時間走走,直到今日終於見面了。


這時看看手錶上的時間,已經將到中午時分,肚子已是飢腸轆轆;但由於匆匆出門沒有備糧,而又覺得步道不長(1.3公里),故放手一搏硬著頭皮走走看。因近中午,眼前不見遊客影蹤,只好一個人默默的享受這趟天送埤綠色的後花園-拳頭姆步道之旅。


省道前的景觀標誌與登山入口處有段距離,這是一段舊有的廢棄車道,非假日時間車停路兩旁是非常理想的場所;用段木圍成半圓形的登山口處旁設有步道的路線解說牌,清楚告訴遊客注意事項外另說明理想的行走方向和幾個重要的觀景點;這實在可以看出相關單位的用心。


從步道入口開始,就是一段不算長的階梯斜坡,步道的路面寬路近一米,小碎石與木削混合鋪成的路面,稍有彈性的路面走在上面輕鬆而不累;步道於烏心石、臺灣肖楠人工林內而鋪設,偶有紅楠、相思樹大葉雀榕等雜木與竹林生長其間,林下的腹地儘是覆蓋著喜歡陰濕生長環境的蕨類,芒萁、山蘇、台灣桬欏、烏毛蕨、廣葉鋸齒雙蓋蕨、觀音座蓮等遍佈於此,由解說牌中得知,這裡的蕨類覆蓋率高達8090%之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剛爬上斜坡上端,巧遇一位下山遊客,兩人互以微笑錯身而過;看他滿身大汗的樣子,似乎告訴我走完這段路會有何結果了;斜坡上端(300公尺處)是步道環狀路線交錯路線的開始,遊客可循路標指示及路程標示牌而行而不會迷路。


我先從另一條通往第一景觀台的路線走去,走上景觀台眺望遠方,所看到天送埤農村田園的景色,景觀台旁立的解說牌說明著天送埤地區原為平埔族「叭哩沙湳社」,昔日文人墨客所描述蘭陽八景的「沙湳秋水」就是這裡的風光。如今能成為良田畝地,是經過先墾民胼手胝足及水利的改善才有如今富麗農村景色呈現。


循著路標往第二觀景前行,這段路面在雜林間高低起伏間穿梭,台灣亞熱帶低海拔的原生植物佈滿山野;野生的藤樹與紅楠等植物時有可見;經過一道竹林山凹,爬上考驗我的陡斜坡階梯路面,800公尺處步道最高頂點就在眼前,也是第二觀景台所在處,正巧看見一對老夫婦結伴行至於此駐足休息。


踏上觀景台,頓時眼睛為之一亮,蘭陽溪河床浩瀚景像映入眼簾,遠方長龍般的泰雅大橋就橫亙在蘭陽溪床上,溪的對岸的玉蘭茶園於更遠處山上。在身體一陣疲勞摧殘後,小歇於此靜心地享受觀賞此一美景,真的能有紓解暫時的疲憊身軀,這真要感謝當初步道規劃時周詳的溫心設計。


於景觀台稍歇一會兒後,拖著稍恢復雙腿往下走去,此段已經為步道的下坡輕鬆路段,所以趁體力稍恢以走走停停方式前進;從這裡開始又進入人工林,此時意外發現每棵樹上都繫有紅、藍不同顏色的小牌,上面印著編號,是註記著栽時間、樹種、或是所有人;因為無任何解說,所以無從理解。步道旁林間另設有一處生態池,有解說牌說明,惜池內半滴水也沒有,實在看不出有生態的感覺。


在經過一段平坦步道段,另有一岔路通往雀榕平台,往前走不到50公尺的距離,就看到了一棵老大葉雀榕樹就在平台旁;看了解說牌的說明,應該是鳥類無意間佈施的結果,而造就了這棵老雀榕生長於此。休憩於平台上,偶會發現小鳥穿梭其間尋覓樹上的無花果實,並悠哉駐足於樹枝間鳴唱好不快樂。


路程牌約1.3公里處就是環狀步道的終點了,路標桿上橫掛著不同方向的指示牌,不過只要循著徒步路線方向行走,就不會浪費體力多走冤枉路了。順著剛上路的斜陂階梯走下去,很快到達了入口處,完成了這趟「拳頭姆步道」之旅。這時有幾輛4×4的越野車到達,想必是剛好填飽肚子,正要上步到的遊客吧!


「拳頭姆步道」是天送埤地區綠色的後花園,豐富的蕨類生態搭上整齊的林相,在短程的碎石木屑步道間行走,享受大自然給予的芬多精環境的薰陶下,真的很適合全家來此健康步走。



三星拳頭姆步道



 


舊道路兩側停車方便


 


步道入口


 


碎石與木屑鋪成的步道路面


 


廣葉鋸齒雙蓋蕨


 


烏毛蕨


 


觀音座蓮


 


台灣桬欏(蛇木)


 


鳥巢蕨(山蘇)


 


環狀步道的起終點


 


明顯的方向路標指示牌


 


第一平台旁的解說牌


 


雜林區的野藤樹


 


雜林區的竹叢


 


視野極佳的第二觀景平台


 


長龍般的泰雅大橋


 


缺水中的生態池


 


人工林內植樹標籤


 


幽靜的雀榕平台


 


多條岔路的步道



宜蘭台七丙山線紀實()—「拳頭姆步道」遊記



車行往天送埤的下山道路上,新闢的「拳頭姆步道」醒目的步道景觀標誌就設在入口的路口上;從觀光大使協會網站中得知消息,早就想利用時間走走,直到今日終於見面了。


這時看看手錶上的時間,已經將到中午時分,肚子已是飢腸轆轆;但由於匆匆出門沒有備糧,而又覺得步道不長(1.3公里),故放手一搏硬著頭皮走走看。因近中午,眼前不見遊客影蹤,只好一個人默默的享受這趟天送埤綠色的後花園-拳頭姆步道之旅。


省道前的景觀標誌與登山入口處有段距離,這是一段舊有的廢棄車道,非假日時間車停路兩旁是非常理想的場所;用段木圍成半圓形的登山口處旁設有步道的路線解說牌,清楚告訴遊客注意事項外另說明理想的行走方向和幾個重要的觀景點;這實在可以看出相關單位的用心。


從步道入口開始,就是一段不算長的階梯斜坡,步道的路面寬路近一米,小碎石與木削混合鋪成的路面,稍有彈性的路面走在上面輕鬆而不累;步道於烏心石、臺灣肖楠人工林內而鋪設,偶有紅楠、相思樹大葉雀榕等雜木與竹林生長其間,林下的腹地儘是覆蓋著喜歡陰濕生長環境的蕨類,芒萁、山蘇、台灣桬欏、烏毛蕨、廣葉鋸齒雙蓋蕨、觀音座蓮等遍佈於此,由解說牌中得知,這裡的蕨類覆蓋率高達8090%之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剛爬上斜坡上端,巧遇一位下山遊客,兩人互以微笑錯身而過;看他滿身大汗的樣子,似乎告訴我走完這段路會有何結果了;斜坡上端(300公尺處)是步道環狀路線交錯路線的開始,遊客可循路標指示及路程標示牌而行而不會迷路。


我先從另一條通往第一景觀台的路線走去,走上景觀台眺望遠方,所看到天送埤農村田園的景色,景觀台旁立的解說牌說明著天送埤地區原為平埔族「叭哩沙湳社」,昔日文人墨客所描述蘭陽八景的「沙湳秋水」就是這裡的風光。如今能成為良田畝地,是經過先墾民胼手胝足及水利的改善才有如今富麗農村景色呈現。


循著路標往第二觀景前行,這段路面在雜林間高低起伏間穿梭,台灣亞熱帶低海拔的原生植物佈滿山野;野生的藤樹與紅楠等植物時有可見;經過一道竹林山凹,爬上考驗我的陡斜坡階梯路面,800公尺處步道最高頂點就在眼前,也是第二觀景台所在處,正巧看見一對老夫婦結伴行至於此駐足休息。


踏上觀景台,頓時眼睛為之一亮,蘭陽溪河床浩瀚景像映入眼簾,遠方長龍般的泰雅大橋就橫亙在蘭陽溪床上,溪的對岸的玉蘭茶園於更遠處山上。在身體一陣疲勞摧殘後,小歇於此靜心地享受觀賞此一美景,真的能有紓解暫時的疲憊身軀,這真要感謝當初步道規劃時周詳的溫心設計。


於景觀台稍歇一會兒後,拖著稍恢復雙腿往下走去,此段已經為步道的下坡輕鬆路段,所以趁體力稍恢以走走停停方式前進;從這裡開始又進入人工林,此時意外發現每棵樹上都繫有紅、藍不同顏色的小牌,上面印著編號,是註記著栽時間、樹種、或是所有人;因為無任何解說,所以無從理解。步道旁林間另設有一處生態池,有解說牌說明,惜池內半滴水也沒有,實在看不出有生態的感覺。


在經過一段平坦步道段,另有一岔路通往雀榕平台,往前走不到50公尺的距離,就看到了一棵老大葉雀榕樹就在平台旁;看了解說牌的說明,應該是鳥類無意間佈施的結果,而造就了這棵老雀榕生長於此。休憩於平台上,偶會發現小鳥穿梭其間尋覓樹上的無花果實,並悠哉駐足於樹枝間鳴唱好不快樂。


路程牌約1.3公里處就是環狀步道的終點了,路標桿上橫掛著不同方向的指示牌,不過只要循著徒步路線方向行走,就不會浪費體力多走冤枉路了。順著剛上路的斜陂階梯走下去,很快到達了入口處,完成了這趟「拳頭姆步道」之旅。這時有幾輛4×4的越野車到達,想必是剛好填飽肚子,正要上步到的遊客吧!


「拳頭姆步道」是天送埤地區綠色的後花園,豐富的蕨類生態搭上整齊的林相,在短程的碎石木屑步道間行走,享受大自然給予的芬多精環境的薰陶下,真的很適合全家來此健康步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昌瑞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