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山脈脊樑 - 丹大山列段 


 

































山區簡介

一般來說,丹大山列段附近的山區走法可分為循稜縱走(由南往北或由北往南,約需12天行程)、丹大橫斷(約需9天行程)、馬博橫斷(約需7天行程)、及南三迂迴(約需10天行程)等等。循稜縱走就是照著中央山脈主脊從丹大林道上到七彩湖後,經過丹大山、義西請馬至、馬利加南山、馬博拉斯山、一路到秀姑巒山,從東埔出來。丹大橫斷則是從花蓮的瑞穗林道往西切上丹大山後,一直到義西請馬至,但不轉南向,繼續往西,離開中央山脈主脊,經過斷稜東西山、東郡大山、本鄉山、無雙山,從郡大林道經人倫工作站,從水里出來,是東西走向的走法。馬博橫斷則是從八通關進入,過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馬利亞文路山、馬利加南東峰後,離開中央山脈主脊,繼續往東向馬西山、布甘山、喀西帕南山前進,從花蓮玉里出來,也是東西向走法。丹大山列段迂迴線則是從無雙進入,接本鄉山、東郡大山、義西請馬至後,沿著中央山脈主脊往北,從七彩湖出來。

七彩湖海拔約2,980公尺,山中的山嵐

七彩湖海拔約2,980公尺,山中的山嵐 為其增加幾分神秘 (郭育任 攝影)


七彩湖位處中央山脈主稜脊東側谷地上, 湖面廣闊約兩公頃 (郭育任 攝影)

丹大地區埋藏原住民舊社遺址

丹大地區埋藏原住民舊社遺址 (郭育任 攝影)

七彩湖的煙嵐景緻

七彩湖的煙嵐景緻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昔稱孫海林道,全長

丹大林道昔稱孫海林道,全長 90.5 公里,係國內頗負盛名的集材道路,圖為丹大林道的管制站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丹大林道的五分所位置寬廣,現有工寮及停機坪,是未來可做為諮詢服務及緊急救難的良好地點 (郭育任 攝影)

丹大地區為早期原住民活動頻繁之處,鄰近留有多處布農族舊社遺址

丹大地區為早期原住民活動頻繁之處,鄰近留有多處布農族舊社遺址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沿線部份地區的農業開發已頗具規模

丹大林道沿線部份地區的農業開發已頗具規模 (郭育任 攝影)

因台電東電西供計畫所開闢的施工便道,對山林植生造成不少衝擊

因台電東電西供計畫所開闢的施工便道,對山林植生造成不少衝擊 (郭育任 攝影)

龐大的高壓電量體,與鄰近優美飄逸的七彩湖形成極大對比

龐大的高壓電量體,與鄰近優美飄逸的七彩湖形成極大對比 (郭育任 攝影)

台電施工便道的工寮旁,可見龐大的高壓電量體,與鄰近優美飄逸的七彩湖形成極大對比

台電施工便道的工寮旁,可見龐大的高壓電量體,與鄰近優美飄逸的七彩湖形成極大對比 (郭育任 攝影)

萬榮林道或林田山鐵道若能適切修護整理,則可與東側現有的林田山林業園區結合,形成花蓮地區極佳的登山旅遊路線

萬榮林道或林田山鐵道若能適切修護整理,則可與東側現有的林田山林業園區結合,形成花蓮地區極佳的登山旅遊路線 (郭育任 攝影)

丹大林道七林班支線路旁可見優雅的瀑布景緻

丹大林道七林班支線路旁可見優雅的瀑布景緻 (郭育任 攝影)

 

林務局網站摘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昌瑞哥 的頭像
    昌瑞哥

    昌瑞哥的部落格

    昌瑞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