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暮色



 

台北市地區概要         曲:淡水暮色


  台北市位於台灣本島北部之台北盆地,地理區東起南港區大豐里,西至北投區關渡里,南為文山區指南里,北為北投區湖田里。總面積約271.7997平方公里。本市四周均與台灣省台北縣交界。


台北市歷史沿革   根據記載,台北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之生活地,明朝初年才有漢人來到此地,從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開始,歷經荷蘭人和明朝鄭成功,到清朝時期之前,此地均荒蕪未拓,被視為化外之地。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為臺北盆地開墾之啟端。清光緒11年,劉銘傳任台灣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並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台灣之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中山堂現址,台北市的雛形 至此已初步建立,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台灣巡撫邵友濂將省會移至台北,至此成為台灣的政權中心。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七星山


台北設府,始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本市屬於台北府淡水縣,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劃台北市為省轄市,民國56年7月,改制為院轄市,民國79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十六區劃分 為十二區。台北市位於台灣北部的台北盆地中央,全市共分為十二個行政區域,人口佔台灣地區之12%,人口密度將近每平方公里一萬人,居住環境可說是相當密集。台北市之東南邊為松山丘陵與清水坑地塊, 林木蒼翠,有如一天然屏障,大嵙崁溪、新店溪位於西南方,基隆河位於東北,三河匯流至淡水河,流入臺灣海峽。

 


    臺北市立動物園                       海洋生活館


台北市古蹟巡禮   綜觀台北市的古蹟,擁有諸多特色,與台北的歷史息息相關,互相輝映,從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古蹟裡,我們讀出了歷史的篇章。台北市目前有二處第一級古蹟,五處第二級古蹟,二十六處第三級古蹟,三十一處市定 古蹟。古蹟分級的意義取決於它們所代表的歷史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昌瑞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